精耕细作空白区 老油区仍有大潜力

发表时间:2024-11-23 16:38:06 来源:成功案例

  今年以来,江苏油田唐港地区生产原油2860吨,曾经的难动用储量跨步迈入规模上产阶段。

  唐港地区的勘探开发,从东67井开始沉寂,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又从东67井的油气显示中找到了新的突破。2022年以来,唐港地区单块新增探明储量88万吨、控制储量153万吨,在“小、碎、贫、散”中找出了“黑金”。

  唐港位于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东侧,是由桥河口凹槽和氾水次凹夹持的构造隆起带,“凹中隆”构造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带。江苏油田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该地区进行勘探。

  在第一口探井东67井见到油气显示后,研究人员又利用二维地震资料部署了3口探井,但由于实钻储层均不发育,未曾发现有效储层。但是3口井均见到了油气显示,证明了唐港地区的成藏潜力。

  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对唐港地区的东高带进行了探索,在唐4井钻遇长井段显示。“这说明唐港高带油源充足,不缺油,就缺好储层,要进一步探索。”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基础研究室主任李维说。随后,科研团队部署了三维地震,在东高带上发现了唐5、唐6、唐7多个油藏,但是油层薄、物性较差,勘探开发效益低。此后,唐港地区的勘探沉寂了20年。

  2010年,研究人员从东高带转战西高带,依然存在类似的问题。之后10年,唐港地区勘探再次进入低谷。

  “唐港地区勘探程度低、资源丰度低、地质构造破碎,最厚的油层只有两三米。”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一室主任裴然说,“但它优越的区带构造让我们念念不忘。”

  唐港地区水网密布,原先地震采集难度大,资料少。随着地震采集技术慢慢的提升,近年已实现了复杂水网区全节点地震采集。

  2021年11月,研究人员以物探先行的思路,在塔集北—唐港地区部署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项目,覆盖面积124平方公里。

  他们收集对比新三维及周边地区的所有资料,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全新梳理。

  在进行单井资料评价时,江苏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主任师卢黎霞注意到了老井东67井,其目的层段附近取芯显示有2层共7.5米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

  “我们一直认为唐港地区远离物源,为何会有厚砂出现?这套厚砂究竟源自哪里?”卢黎霞提出疑问。

  在以前的认识里,唐港地区目的层系阜二段都是薄砂。他们发现如果按照这一认识,东67井的阜二段比周边井少了10多米,但地层并没有明显断缺迹象。研究人员立即开展精细对比,提出唐港北地区在阜二段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的猜想。

  之后,他们开展古地貌沉积研究,把勘探评价尺度扩大到整个盆地,提出新认识:金湖凹陷阜二段不仅发育来自西部的主要物源体系,也存在来自东北方向建湖隆起的局部物源。新认识打破了唐港地区阜二段仅发育薄层滩坝砂体的传统观念,为唐港高带存在优质储层打下理论基础。

  2022年8月,唐12井预探一举成功,钻遇9米厚油层,试获日产12.8立方米油流,打破该区10年勘探沉寂。该井发现的区块是近5年江苏油田在金湖凹陷发现储量顶级规模的区块,为后续的产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唐12井获得突破后,开发系统迅速跟进,先后在该区块部署了4口开发井,但除了唐12-1井,其他3口开发井的油层都很薄,没能钻遇厚层河道砂体。

  仅仅间隔了两三百米,厚油层就变成了多套薄层。为什么唐港地区的单期河道规模如此小、河道变化如此快、砂体叠置条件如此苛刻呢?

  研究人员通过强化唐港地区8口井的基础地质研究,围绕沉积微相和控砂机制等重点问题重新开展工作。

  他们在岩芯上观察到了大量与冲刷面伴生的生物逃逸痕迹,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唐港的砂体沉积属于快速沉积事件,也就是说这些河道一般与夏季洪水有关。

  在物源与沉积地貌方面,他们都以为建湖隆起的物源需要穿过宝应地区的玄武岩台地,才能到达唐港地区,而玄武岩的广泛发育限制了物源的搬运通道,造成了物源的局限性。

  经过精细分析,科研人员发现唐港地区水下分流河道的厚砂体其实都是由多期的“薄砂”叠置而成,单期河道砂体的厚度小于1米,并具有阵发性。简而言之,“河道”需要借助夏季的洪水作用,才能裹挟物源到达唐港地区,而这些局限的河道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不断堆积叠置,才有机会形成厚砂。

  新认识为唐港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思路。科研人员刻画物源区,寻找物源的搬运渠道,发现宝应的玄武岩台地之间有多个沟谷,可当作物源的搬运渠道。他们精细刻画唐港沉积区古地貌,分析地貌差异对于砂体叠置的影响,指导在该地区的储层预测。

  2023年,科研人员在唐12块北东方向部署了唐13井、唐102斜井,先后试获工业油流,唐港地区的勘探向北再次拓展,成为金湖凹陷近10年来新发现最大的规模储量阵地。

  8月7日,河南油田油气勘探管理部经理朱景修和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讨论渭北油田WB53井区的新井部署。

  “经过多轮次勘探,河南油田各探区可拓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新的资源阵地,必须把精细勘探的功课做足。”河南油田地球物理方法研究高级专家杨云飞说。

  今年,河南油田细分勘探对象、勘探方法,优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模式,在泌阳凹陷的付湾区域增储134万吨,在旬宜探区落实探明储量超460万吨、控制储量超760万吨、预测储量超1440万吨,在南阳凹陷落实5200多万吨页岩油地质储量,资源阵地不断拓展。

  河南油田坚持效益优先,及时转变思路,调整勘探方向,在泌阳凹陷主探“空白区”、在南阳凹陷主探页岩油、在旬宜探区主探致密油气,通过勘探对象的细致化、差异化,在泌阳、南阳、旬宜探区勘探都实现了重要突破。

  8月8日,河南油田在旬宜探区东湾7XHF水平井应用低井控区长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技术,减小井震误差,使钻头始终在储层中精准前行,砂岩钻遇率达87%。这是河南油田对不同探区“量体裁衣”细分勘探方法取得的明显成效。

  为了提高命中率,河南油田对每个探区的地层对比图、测井资料图等都精细到以米为单位来研究,并运用精细微相研究定区带、精细正演建模定标志、精细属性描述定边界等精细勘探方法,实现对剩余资源的沉积特征、构造特征、储层评价标准认识进一步深化。

  在泌阳凹陷的“空白区”,河南油田应用精细储层预测技术,综合分析地震、地质、钻井等资料,准确认识目标资源的富集规律。针对致密油气隐蔽的特点,河南油田在泥中找砂,在砂中找“甜点”,在“甜点”中寻找甜度系数最高的“蜜点”。针对页岩油气附着在页岩或泥岩缝隙中的特点,河南油田同时寻找地质和工程“甜点”,直击页岩油储存“蜜点”。

  勘探方法的精细化带来的是勘探接连突破。1~7月,河南油田在南阳凹陷部署的张页1井、张页2井、张店101井等均获高产油流;在泌阳凹陷付湾区域部署付浅501井等7口井,增储134万吨;在旬宜探区部署东湾1HF井、东湾1XHF井、双龙1HF井等,目前日平均产油保持在10吨,形成了千万吨级增储阵地。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更加细化勘探开发、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方式,从部署井位开始就加强勘探开发联动、地质工程联动,工程技术部门全程掌握探井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了工程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油田打破勘探先行、开发跟进的传统模式,通过勘探开发融合研究,实现油井资料共享,为开发提速赢得了时间,也大大降低了勘探成本。

  东濮凹陷石油资源量10.52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383亿立方米,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667.5亿立方米。尽管油气资源量庞大,但东濮凹陷经过近50年勘探开发,勘探难度逐年加大,“探不出、 采不动”成为最大难题。

  “东濮凹陷是典型的断陷演化盆地,有其独特的地质特点——构造复杂、沉积多变、生烃差异大、油气分布不均等,建设千万吨级一流油气田急需破解隐蔽油气藏勘探难题,让老区‘活’起来,近年来,研究人员将勘探重心放在了‘近源、进洼、走深’精细勘探。”油田勘探部署专业高级专家慕小水说。

  研究人员不停地改进革新实践,形成了东濮特色的常规和非常规增储领域精细勘探关键技术,多领域勘探取得新成果。

  东濮凹陷受咸化断陷湖盆高频震荡沉积控制,优质烃源岩分布层系多且薄。为搞清楚优质源岩分布规律,科研人员从资料录取分析着手,从生烃母质类型到生烃产率再到优质源岩预测开展系统研究,再将有机与无机、动态与静态、测井与地震相结合,提出了咸化湖盆优质源岩“双峰生油,接力生气,多层发育”新认识,形成了咸化湖盆优质源岩评价技术,拓展了油气勘探的深度和广度。

  东濮凹陷多隆多洼构造格局决定了其沉积体系和砂体类型的多样性,但深层是不是具备储油“甜点”?针对这一关键难点,研究人员强化有效储层控制因素及预测技术攻关,形成沉积相模式控制下的基于波形指示+伽马反演约束下的薄互层叠前预测技术,以及多属性+去压实反演河道砂体预测技术,明确近洼深层厚层水下分流河道、浊积扇、薄层滩坝砂等多期多类型砂体叠置发育,是优势储油空间,为进洼找油提供了优势储油空间。

  东濮构造极为复杂,导致油气分布及富集规律研究难度大。研究人员利用地球化学指标、包裹体分析、定量测年分析等开展油气运聚追踪,同时通过原型盆地恢复、断裂演化分析、断层多维度刻画等明确油气动态演化过程,形成油气成藏动态过程恢复技术,建立了盐湖“多隆多洼、近源聚集、有序成藏”的成藏模式,认识到明化镇晚期构造活动变弱后,洼陷带优质源岩与相邻储层配置形成构造-岩性、岩性油气藏叠加连片态势,提升了洼陷带勘探价值。

  近年来,科研人员围绕低勘探程度区西南洼陷带、葛岗集洼陷带,以及富烃洼陷前梨园洼陷带、濮卫洼陷带等精细勘探再评价,部署10余口探井,落实4个千万吨级油气规模增储新阵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1200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2700万吨。

  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濮勘探研究所所长高永涛说:“我们通过精细勘探,在葛岗集洼陷带部署实施马3001斜井,于4280.5~4673.1米井段压裂试油,获日产油62.8吨、气4.32万立方米,是东濮凹陷近10年首次试获超百立方米高产油气流井,实现了东濮凹陷近洼带自生自储油气藏勘探重大突破。”

  慕小水:精细勘探是富油气盆地中后期发展必经过程。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大的整装油气田(藏)多被发现开发,剩余的资源多赋存在隐蔽的、勘探难度较大的圈闭中,需要更加精细的思路、深入的认识、适用的技术才能将其发现并开发出来。

  杨云飞:精细勘探是指通过精细的地质研究和数据分析,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的一种勘探方法。通过精细勘探,油气田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资源潜力,优化勘探策略,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精细勘探的重要性大多数表现在提高资源接续保障能力、优化勘探策略和提高效益上,有助于推动勘探技术创新。

  慕小水:目前,在东濮凹陷等老油区形成了一批精细勘探技术,形成了盐湖环境优质源岩成烃成藏精细评价技术、含盐断陷湖盆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断陷盆地油气系统划分及成藏精细评价技术、密度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技术及相控薄互层叠前/叠后预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勘探过程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东濮凹陷西南洼陷带、前梨园洼陷带、葛岗集洼陷带等多个洼陷带勘探取得突破,夯实了资源接替阵地。

  杨云飞:河南油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含油气盆地综合评价及勘探配套技术,例如含油气盆地综合评价技术、深度域地震成像技术、井约束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技术,复杂储层精细技术、陆相页岩油双“甜点”技术等,为老油田增储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慕小水:油气盆地在勘探中后期面临勘探对象复杂、隐蔽,资源劣质、投资规模大、效益较低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新领域、新类型油气的发现和突破,目前东濮凹陷正在开展页岩油、煤层气等新领域和新类型研究部署;要加强先进勘探技术攻关,需要精确、优快的钻井技术,规模、低成本的压裂工艺,以及高效的开发技术,筑牢剩余资源的潜力释放及油田发展基础;要加强信息化时代勘探开发、地质工程等一体化研究及管理,统筹安排油气发现各环节工作,减少等靠时间,衔接技术关键点,最大限度地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杨云飞:勘探开发就要目标同向、一体协同,未来,需要加强处理解释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开发一体化等工作,推动勘探取得更大突破。逐步优化“双螺旋并联”工作模式,通过以地质目标为导向,提高资料共享率,快速高效发现和评价目标;实现以勘探突破为目标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资源发现的最大化和效益化;形成“油藏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理念,通过“一体化研究、一体化部署、一体化组织实施” 联合攻关瓶颈技术,实现规模增储和效益动用。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巨大,约占全国油气总储量的38%。近年来,随着勘探不断深入,东部各油气田油气平均探明率已达49.4%,其中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高达75%,油气勘探已进入中后期。东部老油田面临着资源增储阵地接替乏力、风险领域储备不足的窘境。

  中国石化东部探区历经60余年的勘探开发,增储阵地少、资源品质低、探明规模小,为此,各油气分公司不断探索精细勘探技术方法,力争在成熟探区、成熟领域实现油气规模性突破,在新层系、新方向、新领域不断拓展资源阵地。

  针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富油凹陷断裂复杂、成藏差异大、勘探开发难等问题,胜利油田持续创新完善复杂隐蔽油藏理论,更新了传统湖相淡水烃源岩的生烃认识,扩展了深层碎屑岩储层规模发育深度,丰富了常非一体化的勘探实践,创新了单点高密度地震采集及河道砂、砂砾岩、浊积岩复杂断块勘探配套技术,形成了“咸化富烃、酸碱控储、有序成藏、精细勘探”为主的断陷盆地勘探理论技术。中浅层成熟领域油气发现规模逐步扩大,古近系深层、页岩油、邻源地质体等“三新”领域勘探不断深入。

  针对苏北盆地含油气层系沉积体系不清、砂体预测纵向分辨率不够及圈闭边界无法精准识别等难题,江苏油田开展勘探精细研究,扩大勘探评价尺度,加强物源、沉积相研究,提出金湖凹陷阜二段下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署唐12井、唐13井测试获高产油流;强化砂体预测研究,建立以地震相精细刻画为关键技术的砂泥岩薄互储层预测方法;研发地质地震联合攻关技术,着重刻画沉积微相、分析砂体展布规律、寻找优势成岩相,精准预测深层储层发育特征及圈闭形态,进一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针对江汉盆地发育隐蔽性油藏为主,储层薄,圈闭识别、精细刻画难等问题,江汉油田持续深化基础地质研究,强化“常非勘探”结合,采用单井、连井和平面岩相组合体技术,岩相组合体划分技术,“定小层、定区域、定目标”为核心的盐湖精细勘探技术,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低洼无盐区找页岩油、过渡相带找碳酸盐岩油藏、高点向斜处找常规砂岩油藏的全油气系统评价体系,实现潘场向斜地区良好的页岩油显示、蚌湖向斜多口井获高产的勘探新突破。

  东部探区仍具备巨大的勘探潜力及增储效益,未来应在持续深化断陷盆地复杂、隐蔽油气藏精细勘探的基础上,加强全油气系统、邻源地质体等领域攻关,实现油气资源纵向上多层系立体勘探、平面上多类型全面开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