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治出新风貌 闯出振兴路

发表时间:2024-09-25 21:51:11 来源:成功案例

  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因古井得名,悠悠岁月中,泉水从古井汩汩喷出,一路奔流而下,环绕大半个村寨,衍生出布依族人傍水而居的生活场景。数百年来,这口古井从未干涸,流淌至今依然清澈,不仅滋养了世世代代的龙井人,更是孕育出山清水秀的旅游村。

  特别是近几年,龙井村以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在保留布依村寨原有面貌的基础上,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瞄准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发展趋势,让龙井村重焕新颜,实现村寨更美丽、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富足。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人,听闻龙井之名而来,一睹千年古井风貌,感受村寨田园风光,龙井人几乎家家户户吃上“旅游饭”,齐心协力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龙井村是个地道的布依村寨,布依族最喜依山傍水而居。古井是龙井村的灵魂所在,作为“治水”的重要内容更是不可或缺。

  日前,走进龙井村,古井泉涌不息,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都奔着龙井村这口神奇的古井而来。清澈见底的泉水从古井冒出,沿着水渠穿寨而过,为这个恬静的布依村寨增添不少惬意。

  每隔几天,60多岁的罗万芬就会和村里的其他保洁员一起沿着泉水流淌的水渠一路清理下来,确保水渠清洁、泉水不受污染。“从小就喝这井里的水长大,村里人都念着她的恩情。”罗万芬边干活边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可大家保护古井的念头却丝毫不受影响。为此,村里还专门为古井设置取水区和洗菜区,严格预防井水因生活生产遭受污染。

  喝龙井泉水,听古老传说,看风俗表演,品田园风光,成为龙井村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随着慢慢的变多农家乐的兴起,招待游客产生的厨房油污也成为污染古井的潜在隐患。为从根本上处理问题,龙井村针对农家乐专门采取“化粪池+隔油池+污水管理”的治理方式,坚持油污分离、防微杜渐。

  村口的乡愁布依是村里最早修改隔油池的农家乐。“农家乐发展之初就考虑到后期的环保问题,专门修建了隔油池。厨房油污经隔油池过滤后实现油污分离,污水排入市政管道,从根本上杜绝了影响古井的可能性。”乡愁布依农家乐经理王松说。

  以点带面,龙井村已经将该做法向全村推广,村里绝大部分农家乐均修建了隔油池。同时,政府向每家农家乐都发放油水分离器,为“治水”再上一道安全阀。

  多项治水措施的保护下,汩汩泉水静静流淌,哺育着龙井人,吸引着外来客,成为龙井村最美的风景。

  同时,优质的水资源也引来招商引资项目。“龙井村不仅有龙井,还有叫化井等共七口井。”龙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德国说,最近,有上海的公司看中龙井村的水资源,有意在此投资建设特色饮品生产基地项目,等这一个项目真正落地,村寨将变得更美、村民将变得更富。

  坐拥龙井古井,紧靠青岩古镇,交通条件便利,民族风情浓郁……细数起来,龙井村的发展优势着实不少,但在成为火热的旅游“明星村”之前,龙井村也如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因简单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诸多短板弱项。

  “以前,龙井村的卫生状况较差和设施不完善,地上垃圾随处可见,村民业余生活单调,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村里很多农房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村民龙启林说。

  后来,随着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龙井村基础设施提升明显。“要发展,不仅需要硬件硬,更需要软件优,‘五治’正是补齐短板的好法子。”龙德国说。

  在此思路的指导下,龙井村以“一根指挥棒、三支服务队、五场战役”做好农村“五治”工作,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具体而言,就是挥好党建引领指挥棒,建立党员先锋队服务村民、建立农村物管队服务商户、建立文化服务队服务游客,坚决打好“治房”攻坚战、“治水”保卫战、“治垃圾”阵地战、“治厕”歼灭战、“治风”持久战。

  龙井村驻村干部巩伟琦介绍,龙井村闲置农房较多,村里就围绕“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的发展思路,盘活闲置农房进行业态招引。目前,累计盘活35栋,实现运营30栋;每家发放分类垃圾桶,在村里建设垃圾收集收运点,由村保洁员每天定期转运;依托厕所改造项目,完成全村卫生厕所改造,建设两所公共厕所;发挥布依文化优势,组建文化合作社,市场化运行开展“治风”宣传。

  记者在龙井村看到,大街小巷都非常干净,村民、游客也没有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这正是持续开展农村‘五治’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现在村民每家每户都有分类垃圾桶,满了就会自觉投放到垃圾收集收运站,加上长期的宣传,文明观念正在慢慢地形成。”龙德国说。

  龙井人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之上发挥长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瞅准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龙井村以“布依情味·龙井百坊”为主题,开启“一个龙井村·百个布依坊”的百坊发展计划,提出通过“五变”促“五兴”,勇闯乡村振兴路。

  农房变“客房”促产业振兴、农艺变“工艺”促人才振兴、农俗变“节俗”促文化振兴、农园变“公园”促生态振兴、农民变“网民”促组织振兴,这“五变”促“五兴”中,几乎每一变都与农村“五治”息息相关。

  龙德国说,为促进农房变“客房”,村里专门成立村集体全资公司,动员村民以闲置农房入股、出租或流转等方式,集中到村集体进行“治房”后统一经营管理、对外招商。“治房”后的闲置农房有的成了民宿的旅游住房,有的成了产业的布依坊。

  “避暑季里,一间空房都没有,更不可思议的是长住数月的旅居游客。”在龙井村经营“井巷云居” 民宿的张燕说,自己租下村里闲置农房装修成民宿,正是看中这里的田园风光和淳朴民风。明年,准备再把院子装修一下,不断的提高游客体验,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贵州织黔货非遗文化体验馆创始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豆染”技艺传承人张婷婷则把工作室开到了龙井村,成为百个布依坊里的染房。“对于染布人来说,水至关重要,不管是蜡染还是印染,不能离开水。”被古井吸引而来的张婷婷在龙井村发现更多惊喜,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无限的潜力都让她信心十足。多年来,在她的培训带动下,当地数以百计的绣娘、染娘掌握技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正是在农村“五治”工作的助力中,龙井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成为众多游客的向往之地。今年以来,龙井村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千万元,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花溪区坚持将农村“五治”工作视为牢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主抓手,全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主切入,快速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水平的主路径,不断的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践中,花溪区结合市级“五治”实施方案精神,拟定“三区”农村“五治”标准化运行、规范化建设、工作达标即“两化一标”细则,逐步探索建立起“五治”工作的标准评定“表”、任务明白“卡”、推进流程“图”。同时,树牢群众在环境整改治理中的参与主体和维护主体地位,村“两委”定期带领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大扫除,依托群众抓实“三清一改四结合”工作,鼓励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管理和验收等环节,逐步抓好群众示范。

  此外,重点以“两环一线”即环青岩、环石板片区,和“青—黔—高”(青岩—黔陶—高坡)一线个区乡级农村“五治”示范点建设,建立乡村示范工作目标,理清行业部门—乡镇—村责任链条,细化、深化、实化“工作清单”,确保任务明晰、责任明确。

  截至目前,“治房”方面,突出“一张底图、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个系统”“四个一”工作运用,盘活农房150栋,保障好“分类处置、复垦复绿”等工作落实落细。“治水”方面,依托饮水项目实施,新增农村2万人饮水安全保障,对5个乡镇实施污水治理再提升,确保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率稳步达到56.5%;“治垃圾”“治厕”方面,提前完成30个自然村寨收集点建设、109户户用卫生厕所巩固、119个问题厕所整改等任务,全力做好进度保障。“治风”方面,成功劝阻滥办酒席77起,无天价彩礼情况,无丧事办理超3天情况。

  在龙井村一天采访中,有一个细节让我们很触动。已是花甲之年的村民罗万芬,在龙井村生活了大半生,她依旧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一方土地。她说:“村子干净整洁,心里就很舒坦。”

  农村“五治”重在治“心”,有咋样的心态,才能有咋样的作为。以农村“五治”赋能乡村振兴,让龙井村民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主体,增强了发展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每一天,保洁员收集清理垃圾;每周末,开展民俗文化表演和篝火晚会;每个月,固定时间清理古井水渠……如今的龙井村,农村“五治”工作已成常态。

  以“治”守绿。龙井村依山而建,龙井水穿寨而过。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村寨环境没有因游客增多而变得脏乱差,恰恰相反,龙井村以“五治”为契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清澈泉水长流、村容村貌靓丽整洁。

  以“绿”换金。龙井村打造以“布依情味·龙井百坊”为主题的产业布依坊,现已有酒坊、染坊、银坊、刺绣坊、簸箕画坊等数十个布依坊,乡村旅游越来越热,村民腰包越来越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92年北大女硕士,工作7年出任副市长,同年出生的清华硕士马翔宇,工作5年还是小科员

  3000亿,3000亿,再来3000亿!5000亿,5000亿,再来5000亿!潘功胜力挺股市→

  上海总部人员稀少、北京办公室正常办公,争议“全民仅退款” ,京淘淘否认“跑路”,5亿元融资现“罗生门”

  石家庄民宿摄像头事件涉事博主发文致歉:伤害我们的就那二三十人,其他人没有错,愿为石家庄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