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中家庭农场生存的“危”与“机”

发布时间:2024-08-12 来源:kaiyun登录入口登录中国

  养猪头部企业正在跑马圈地,不断抢占生猪市场占有率,严重威胁了家庭农场养猪的发展之路。而危机中永远存在巨大的历史性机遇,家庭农场养猪的优势和危机在哪里?家庭农场养猪是不是能够继续存在?

  随着我国养猪集约化程度的不断的提高,大型养猪公司和集团化猪企市场占有率占比慢慢的升高,家庭农场的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但是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猪模式,母猪存栏为50~500头的家庭农场虽然数量慢慢的变少,但是现阶段乃至于以后不会也不可能全部消失,家庭农场养猪模式在某些方面还占据着优势。家庭农场要想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生存下去,一定要重视和化解“危”,即危机;把握住“机”,即机遇。

  家庭农场在以往的养殖过程中也会积累一定的资金,甚至还为数不少。但是,生产中有许多老板会把这些资金用来盲目扩张,当行情不好时,会造成资金严重短缺,甚至还需要借贷才能维持下去。所以,家庭农场的业主一定要把周转资金留充足,额外的部分资金可优先考虑用在关键点的改造或升级上,只有这样做才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被淘汰。

  我国对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门槛要求不高,致使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相关知识不足,不能像集团化养殖企业那样定期对员工做技能培训,以提高生产水平。而家庭农场的从业者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这也就导致在生产中经验主义占据主导,操作技能不能与高产能相匹配,严重遏制了产能的释放与提升。

  母猪存栏2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大多数是“夫妻档”模式 ,基本没规章制度来约束每位成员,生产中大多数是凭经验操作,没有完整成熟的流程来指导生产。猪采食了饲料,料肉比是多少,造肉成本又是多少,这些关键的数据大多不清不楚,最后养猪挣不挣钱,挣多少钱,完全不清楚。

  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相对于集团化养猪公司来说较为不完善,大多数还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所以生物安全漏洞相对也比较多,对于一些重大疾病,诸如非洲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等的防控压力远大于大型的集约化养猪公司。家庭农场疾病防控的技术储备一般也比较缺乏,而大型养殖场不仅有专业的技术骨干,更不可思议的是专业的实验室,对于猪群出现的很多问题能及时准确地诊断,第一时间就能把疫情控制住。由此可见,家庭农场的疾病防控压力很大。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养猪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滥排放的行为也被纳入了管控的对象,对于粪便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如果整改后仍然达不到标准,将面临关停甚至被拆迁掉。由于大多数家庭农场基础设施都比较简陋,甚至有些猪场打擦边球,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为了长久发展,也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并且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家庭农场必须花大力气做好粪污处理并评估达标。

  家庭农场在建场时圈舍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大多数都最简单,许多猪场清粪便仍然完全依赖人工,外聘的人员往往工资也不高。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或资金雄厚的猪场老板在建场时,会采用漏粪地板,外加刮粪机等基础设施,这样一来,成本投入会增大。而集约化大型养猪公司建造的栏舍不仅是自动清粪、自动控制有害化学气体浓度、自动控温、自动控制湿度,而且喂料也是自动料线,所以基础设施投入成本非常大;再加上圈舍折旧,高昂的人工工资,超高的母猪淘汰率等,养殖单位综合成本远高于家庭农场,这就导致最终造肉成本也比家庭农场高很多。

  在养殖过程中,总会经历猪价起起落落以及饲料成本涨价的情况,这就会导致阶段性亏损的局面。家庭农场由于体量不大,即便出现亏损情况,只要前期规划好,储备一定的资金,大多数能安稳度过猪周期的低迷阶段。而大型养猪公司碰到猪价低迷时,动则几千万元,甚至几十亿元的亏损也屡见不鲜。在面对重大疫情时,如感染蓝耳病病毒,家庭农场只要及时科学防控,损失只会在小范围内发生;而大型集团在碰到此类疫情时,即便发生在某一栋,体量也非常巨大,损失自然也不会少。

  在几十年前,我国养猪还处于散养户的时代,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猪,粪便的解决方法是还田肥地,不仅解决了粪便污染的问题,而且还能节约肥料费用。现在的家庭农场如果也能走种养结合的道路,粪便作为肥料施肥在农田里,不仅农作物长得好,而且在环保的大背景下,能让粪污真正变废为宝,这是大型养猪公司很难做到的。

  家庭农场一定要改变思路与观念,多学习养猪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才能够与时俱进,提升猪场的养殖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远离“危机”。另外,家庭农场要抓住各种机遇,特别是种养结合的机遇,不仅能解决环保问题,并且还能够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