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猪”养殖粪污如何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4-09-16 来源:行业新闻

  依据国家生猪稳产保供要求,黑龙江省承担今年年底完成生猪存栏1350万头的任务。按照平均一头猪一天至少排泄2公斤粪污来测算,这1350万头生猪一天至少将产生2.7万吨粪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黑龙江省生猪产业一边挑着保供的任务,另一边挑着处理排泄物的任务。

  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如何将庞大的生猪养殖废弃物变成巨量的资源?这中间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相对于古老传统的养殖业,环保是个新行业。多年形成的养殖习惯,让养殖场(户)环保意识薄弱,更缺少对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认识。

  当前,黑龙江省小散养殖户仍比较多。他们有“重生产、轻污染”的观念,他们的养殖设施装备落后,又受场地、资金等因素影响,依靠自身能力没有办法解决粪污处理难题。因此目前农村小散养殖户对养猪产生的粪污,处于粗放处理阶段。猪粪多是在空地堆放,气味难闻。有些固体粪被运到田间地头堆沤一段时间,会变成农家肥被洒入地里。由于缺少收集处理系统,猪尿和污水会自然蒸发,有的还可能随着村里的水沟直接排走,对地下水造成威胁。

  一些规模养殖场对畜禽粪污的解决方法也最简单,他们多采用直接堆沤发酵造肥模式。这种模式缺乏相关粪污处理工艺,发酵效率低、时间长。

  据分析,禽畜排泄物本身及其分解所产生的大量硫化氢、醇类、酚类和氨苯,以及大量病原菌等会对周围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主要造成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疾病传播。

  猪粪收集还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下一步的消纳。过去,农民既种地又养猪,种养结合紧密,猪粪作为有机肥直接用于种植,既处理了猪粪,又肥沃了土地。

  近几年,随着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发展,农牧分离,很多养殖场没有大量配套土地消纳粪污。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种养未实现循环,客观上隔绝了猪粪还田的通道。

  依靠市场化处理畜禽粪污,更是艰难。现在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仍很普遍。农民种玉米追求“一炮轰”,就是一次施足化肥,不用再追肥。与化肥相比,猪粪这种有机肥施用成本高、见效慢,短期内还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有机肥,特别是液态有机肥又脏又臭、劳动强度大,农民不愿用。

  由于有机肥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不敌化肥,有机肥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不成比例,大多数以畜禽粪污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企业,目前都处于赔钱状态,经营困难。这又反过来影响畜禽粪污的处理利用,导致畜禽粪污出口不畅。

  黑龙江省生猪产业协调创新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何鑫淼说,目前从利用方向看,畜禽粪污有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两个主要方向。

  肥料化利用,是将畜禽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制成沼肥、有机肥等还田利用。据测算,如果全国畜禽粪便全部利用,年可生产有机肥3.5亿吨;能源化利用方面,利用沼气工程对鲜粪进行加温发酵,平均每吨生产沼气60立方米,每立方米沼气可提纯生物天然气0.5~0.6立方米,可发电2千瓦时。

  何鑫淼说,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成有机肥,投资所需成本较小,就地利用方便,对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增产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近些年,由于农作物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地力下降。而生物肥能有效改良土壤,使土地松暄,有机质增多,改善粮食品质。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施用有机肥的稻田里青蛙和蝴蝶特别多,土地松软。而且生物肥尤其适合种植蔬菜水果,用生物肥种植的瓜果,口感特别好。

  基于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的现实,何鑫淼认为,黑龙江省处理生猪养殖废弃物最适宜的方式是,全量收集,就近还田。这就需要打破农牧分离格局,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

  对于如何综合处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一些生猪养殖企业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驻黑龙江省仅三年多,就已在龙江、克东、富裕等地建成年出栏110万头商品猪规模的养殖场。牧原股份黑龙江负责人齐志说,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养猪同时带来的粪污处理问题,是企业一定面对,也很重视的问题。

  牧原公司在发展生猪养殖过程中,配齐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创建了独特的牧原环保模式。即在各养殖场建设沼液工程配套设施,对养殖产生粪水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用来生产有机肥;液体进行厌氧发酵,在施肥季节通过支农管网合理施用于农田。牧原公司还有专门的实验室,有专业团队去对沼液及固粪做多元化的分析,指导沼液还田量和农户科学施肥。

  作为黑龙江省本土生猪产业集团,巴彦万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在种养结合、绿色养殖之路上先行了一步。公司副总经理徐春波和记者说,公司从开始建设就配备了相关环保设备,能处理所有生猪排泄物。对生猪养殖的粪污,他们主要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干粪经过堆肥发酵后做有机肥,尿液和污水经过两次厌氧发酵,再经过有益菌处理后还田。前两年公司的有机肥都送给周边农民种地了,今年他们在公司附近流转400亩土地,种上了鲜食玉米,这样养猪产生的粪肥全部就近还了田。

  “现在养猪,平均一头猪一天得产生2公斤粪污。这些粪污经过加热发酵,就变成了有机肥。今年,我们用这些有机肥种了400亩鲜食玉米,长出的玉米特别好吃,而且玉米棒明显比其它地块的大。明年我们的存栏将达到2万头左右,准备种上800亩鲜食玉米,这样猪粪自己就消化掉了。而且这800亩地用有机肥养两年后,就能变成绿色土地,我们也迈向了绿色养殖。”万润公司生猪养殖场负责人于文东满怀希望地说。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三级调研员刘义民说,近两年,黑龙江省一直在努力打一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硬仗,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逐步的提升。目前,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超过95%,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今年1月~8月,全省畜禽粪污产生总量是6435万吨,综合利用量是543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4.3%。但黑龙江省散养户基数大、占比高,实现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仍有很多问题待解。

  有专家认为,解决好当前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问题,完全依靠市场,条件不成熟;全部依赖政府,发展不可持续。应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优化资源配置,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

  未来,黑龙江省将努力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以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思路,引导养殖产业变“被动治理”为“主动利用”。通过流转土地一体运作、建立合作社联动运作、签订粪污产用合同、订单运作等方式,推进种养结合。使畜禽粪污直接用于农作物生产;本着“谁利用,奖给谁”“谁还田,奖给谁”的原则,通过出台有关政策、研发技术等举措,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满足供需关系、可独立运营的“畜禽粪污”产业链条。